国内最全IT社区平台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华晨云阿里云优惠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web前端 > 网络优化 > 网友评论:谷歌中国何不与腾讯合一

网友评论:谷歌中国何不与腾讯合一

来源:程序员人生   发布时间:2014-03-06 19:17:22 阅读次数:2246次

  不去理会政治和国际博弈层面的各种阳谋论,单纯从一个互联网用户的角度讲,当然不愿Google撤离。

  我用Google搜索新闻和图片,用Gmail和Gtalk跟朋友联系,在GoogleReader里看订阅的博客,在iGoogle看天气查日历,出门时在GPhone上用GoogleMaps里查路线,在GoogleLabs里体验各种新奇玩意儿。Google至少占据我70%的上网时间,几家门户和SNS分食了剩下的30%。至于Google在搜索业务上的那家直接对手,只会当有竞价排名欺诈或者被黑客攻陷的大新闻时,才会想起它。

  如果Google撤离,中国网民体验到的Google产品质量就会下滑。既然在本土没有研发和运营、.cn域名不再做监控而被隔离、中国用户数和本土收入下滑,Google用于服务中国用户的资源定会随之削减。接下来,中国用户的体验难免恶化,最终忠诚度丧失,转而投奔其它公司和产品。而当没有了Google的直接威慑,那些原本在产品质量和商业道德上不够严谨的对手会更加缺乏责任心和鞭策感,不知道会有多少跟竞价排名类似的欺诈黑幕会更加张扬。

  从一个平凡用户的私心出发,期望看到势均力敌的竞争,期望看到市场力量不断提升网民福祉。Google的自我标榜“不作恶”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如果直接造成竞争真空而让用户受损,算不算一种“作恶”?孙悟空的伟大不在于为保护唐僧打妖怪,在于能同时忍受唐僧为保护妖怪而念的紧箍咒。

  考虑到Google所提出的道貌岸然的撤离理由,一个称得上两全的备选方案是:Google中国业务与一家本土公司合并;由这家本土公司主导,承担一切在本土进行的政策配合、关系协调、日常运营,而Google通过单纯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来换取品牌的继续存在和财务收益,而不用担负其所影射的道义责任。

  潜在的本土合作者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和Google有合作的历史;在本土市场至少有与百度一争高下的势力;在业务布局和互联网整体竞争态势上与Google互补。这样看来,最靠谱的是腾讯,可以有80分;其次是阿里和网易,勉强60分。

  这算不算痴人说梦?应该不算。

  《环球企业家》杂志曾报道(该作者张亮不久前投奔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做分析师),2008年初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就收到腾讯一核心人物的电话,提出:QQ有没有可能接手Google在中国的全部业务?这并非一厢情愿。早于2006年年中Google在中国最受质疑的时期,Google总部曾有高层主动提出,是否应该将中国业务与腾讯组建合资公司?

  两次机缘在后来都无疾而终。2006年那一次,据称是因为Google中国高层团队的坚决反对,认为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如此大的动作会破坏公司内外的信心,方案最终被搁置。2008年那一次,Google在中国处于迅猛布局、大幅拉近与百度差距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被人收编的内心渴求。

  而现在,应该是个旧事重提的好时机。且不论Google受到的压力和进退之两难,重要的是从市场态势看,有利于这两家公司,有利于竞争和用户。

  第一,不仅Google需要腾讯接手,而且腾讯也需要Google。在搜索业务上,腾讯的搜搜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过硬表现。而搜索和电子商务这两块业务,在马化腾眼里绝对是“必须一战”。

  第二,腾讯接手Google中国业务,将对百度形成最有压力的威慑和牵制。如果腾讯能把搜索用于激活旗下庞大的信息海洋,比如Qzone里的行为数据和QQ里的堪称海量的聊天信息,应该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广告机会和收入增长。而如果腾讯还能用合适的方式解决用户信息的隐私问题,把这些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那百度将受到史上最残酷的打击。

  第三,Google的主业搜索和腾讯的主业IM/游戏并不冲突,这是基础。更上一层,Google今天所受到的一大威胁是,Facebook自成一统的行为信息并不在Google搜索的射程内,Facebook势力范围越大,Google活动空间就越小。与腾讯结盟将有助于Google对社交网络行为信息的突破,更甚至把其用以与Facebook对抗的社交网络开放标准OpenSocial和QQ进行一定的整合,这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最低限度,也能轻松把Facebook的势力范围永久性的挡在中国之外。

  总结一下就是,Google和腾讯能相互补齐彼此最脆弱的那根软肋,两家联手,甚至可能控制全球互联网。各自的主宰势力范围,地理和辖区上以中国国界为线,业务上以社交网络(相当于盾,牢不可破)和搜索(相当于矛,无坚不摧)为线,划洋而治。以今天Google在全球、腾讯在中国的行业地位,两家都不应该觉得冤枉。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这个假设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腾讯在中国就会变得过于强大,那时候,恐怕能阻挡腾讯一统天下的也就只剩下阿里集团。既然是从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用户的角度出发,期望Google把中国业务委托给本土公司,那么也应该同样期望,最终接纳Google的不是腾讯,而是等而次之的网易,阿里,或者盛大。

  阿里接手Google中国的逻辑跟上面提到的腾讯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淘宝自从切断了从百度来的流量后,面临极大的为淘宝卖家寻找流量入口的压力,这直接导致淘宝大量小卖家不能存活。Google旗下的搜索流量、以及Google注资的265.com和Discuz,都可以为淘宝大大方方解决这个问题。而最新消息称,阿里已经就接手265开始与Google接触。

  当然,阿里若与Google结盟也同样存在“过于强大、难以制衡”的问题。所以我倒是更乐于见到相对弱势的网易能当仁不让。丁磊技术出身、也有跟政府部门顶牛的历史、早年网易曾使用Google的搜索技术、而且目前一直期望在搜索引擎上有突破,两家人沟通应该问题不大。如果网易如愿,那么中国互联网版图会立刻由之前的“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三国演义转变为“BANT”(N网易)四强鼎力。竞争越充分,网民受益就越多。

  不过底线是,无论谁接手,都请尽早。除了考虑BAT这些纯粹商业玩家的竞争和制衡外,中国互联网又进来另一股强大力量,“国家队”。很大程度上,BAT和Google们要作为一个整体来与国家队抗衡。从Google的“撤退”表演和最近的互联网乱局里我们已充分领教到:国家队很厉害。而经验显示,国家队对用户体验仅仅有相对最弱的尊重。

  作者:程苓峰

生活不易,码农辛苦
如果您觉得本网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可以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捐赠
程序员人生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关闭
程序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