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全IT社区平台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华晨云阿里云优惠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程序人生 > 程序员人生规划 > 一名IT从业者的英语口语能力成长路径

一名IT从业者的英语口语能力成长路径

来源:程序员人生   发布时间:2014-09-24 08:00:01 阅读次数:3896次

  这篇文章是我最近十天口语系列文章的合辑,文章比较长,一万五千余字。但是系统化地归纳了自己十多年的英语尤其是口语方面的学习经历与总结思考。我不是个纯粹的英语专业学生,我甚至不是任何英语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我和英语却有着很多的故事,我对这门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有着没由来的纯粹兴趣。虽然我从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学术训练主要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但是在英语演讲、辩论、口译的场合偶尔能看见我年轻时的身影。在不同领域的体验,让我有机会转换角度观察,我的这篇合辑文章也会有带有这样的特点,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您不同的思考。

  由于文章是以连载的形式写就,我在合辑中保留了一些带有时间性质的语句,如昨天今天,以期尽量保持原味。

  第零部分-开篇

  从今天起进入口语部分。口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老大难题,我在读书的时候也花费了不少工夫,在一片烂泥潭里,渐渐地摸索着走了出来。其中曲折其实可以另写一个长篇故事性文章了,不过这里主要从宏观体系上讲策略方法与实践,也就是经验教训的总结(纯干货)那些各种小故事就暂且按下不表,待有机会再道来。

  结合单词部分的写作经验与读者的反馈,口语部分我打算采用交互式的方式写作。这里我将拟几个题目,涉及口语各个方面,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回复问题的数字,我根据受关注的程度调整各个部分的分配的比例。如果有其他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提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己在口语学习方面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未必与主流的学习观点不太一致,也许可能是“毁三观”的,这里作个说明。

  1. 当我们谈论口语是,我们在谈论什么?

  都说口语很重要,但是口语到底是什么?这里先试图给出我对口语理解的一个范畴,口语包括什么,代表什么,怎样好才算口语好。

  2. 我的发音不是很好,我能怎么办?

  我们怎么看待另一种语言的发音?我的发音带有中国地方特色怎么办?我是一个对口音有洁癖的人,我怎样不断改造我的发音?我想练习一口英音或者美音可以怎么做?

  3. 说英语时,我不知道要说啥,我能怎么办?

  我在说英语时张不开嘴,比搭讪美女还紧张,怎么办?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东西怎么办?意思就是在嘴边可是我就说不出来怎么办?

  目前计划主要围绕三大部分进行介绍。我会在理论、实践方法两个层面对我的学习经验教训作出总结,并且推荐一些学习材料,以方便学习者参考使用。

  第一部分-怎么看待口语

  一、文艺装腔:当我们谈论口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80后学生的一代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每节英语课,老师拿着录音机和磁带到课堂上。读课本的时候,老师放着录音停一段再跟读。那个时候复读机正满大街小巷做着广告,文曲星还是英语学习的高档品,128M容量的MP3是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学生们通常会拿着一本牛津中阶或高阶查着不认识的单词,并努力地做着笔记。这可能不是各大外国语学校学生生活学习的状态,但是当时在三四线小城市的普通中学里,这可能是多数学生的共同记忆。

  由于升学的压力我们经常忙着埋头在各种卷子或者习题集里,我在读书的时候做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已经要用“本”来计量,我们太注重于徜徉在ABCD四个选项里,甚至一度以为人生就是这样做一个单项选择题。对口语的认识可能一直就在老师的要注意多说多读的谆谆教诲里。而在短短的晨读时间可能还有一半要拿来做前一天晚上的作业,加之考试不用考,于是口语一直停滞生长,静静地待在那里。

  这样一来,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像未曾打开,我们像一个残缺的轮子,艰难地行进在英语学习的路上,磕磕碰碰。少了任何一种感官的世界都不能算是美好的,而缺了口语的英语世界,就像一部黑白无声有码的电影,你说能感受到多少美。

  用文艺一些的说法,口语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内心。口语是交流与表达,是内核驱动,是把内心的想法,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与外界的良性沟通,而这个是与语言无关的。你若精彩,口语如花盛开。

  文艺完毕。以上文字是想告诉大家,由于历史、成长等综合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口语背负了太多的沉疴,不仅凝聚着过去,而且注视着我们的现在,并且对未来施加着压力。口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就是像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一样,我们接触,了解,掌握,并使用这项技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与变化的世界。

  二、内核、管道、发音表达:口语的结构化要素分析

  现在以普通的文字,论述一下笔者认知中对口语的理解。

  口语,我们一般的认知是,把英语说出来,英语流利说,英语自由的表达。如果一个人能用英语侃侃而谈,我们一般会认为他/她口语很好。

  这里又暗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发音,一个是内容。举例:我们可能会说,某人英语说的很好,就像外国人似的,你根本区分不出来;我们也可能说,某某虽然口音很重,但他/她的流利程度以及观点的深度,一点不减。

  在这里,我把口语拆解成两方面的元素。一个是发音表达,即感性层面,听上去怎样,听起来怎样;另一个是内核,即理性层面,听了后你怎样,听完你感觉怎样。

  这里的发音表达,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我们拿一个人来打比方,发音表达更像一个人的外在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包括外表、穿衣、造型等等,或者说呈现出来的气质、气场。有些人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搭配打扮,就是高分美女;对于笔者这种长相在均线以下的,只好曲线救国,通过合理的搭配服装,衣着注意细节,加上对形体的锻炼,来补齐其他方面的短板。回到发音表达,当你在开始说英语的时候,给人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就是发音表达做的事情。一般会有什么印象呢?比如纯正、标准、伦敦范、明尼苏达味、LAStyle、中国风、东北味等等。流利可能也算一个,我这暂且把它归为第二部分。

  这里的内核就是我们的底子,我们的储备,或者说我们的脑子里的货,是决定了我们在什么场景下会说出什么话来的前提。内核往深了说会与我们的价值观有关系,这就是我上一篇说的“口语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通常怎样看这个世界,世界就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往浅了说与我们日常积累的素材有关系。例如,有些IT宅们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说话会犯怵,网络上就有不少情感专家,提供一些罐装好的谈话惯例,里面包括一些基本的谈资,以帮助男生们在谈话中至少不要冷场,或者至少不要谈论技术。例如,我在和IT人士谈产品、行业、技术可以欢非常畅,但是遇到文艺界朋友要谈话剧与艺术,就会采取相对谨慎的姿态,因为真心不太懂。一句话,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样的感受,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都从内核中萌芽生发出来。

  再说一下流利,流利一般是我们在对于熟悉的领域会出现的状况,即对于某个问题有思考,或者有一些材料已经胸有成竹,这样一般会呈现出比较流利的状态。我思考过这个现象,我认为这和我们内心的安全感有关联。比如在面对陌生的话题或者环境时,比如一场重要的面试、一场规模盛大的演讲,心中充满不安与不确定,这时如果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正中下怀”后,内心的安全感会增加,于是我们会很欢畅地加快了脚步,仿佛内心在对自己说:“看,我还是很OK的!”。但平稳的语速能很好的反应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语速的控制是一个需要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这部分技能我把它归结到下面的管道模块应该发挥的功能。

  尽管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在内核生发,但是生活的经验教训也可能会告诉我们,一般来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不行的。借用Daniel Kahneman 在Thinking, Fast and Slow(《快思考与慢思考》)一书提出的概念,我们作个类比,如果不考虑语言的问题(即不存在想表达意思不知道英文怎么说或者回到中文环境),我们“口无遮拦”式的表达可以认为是快思考,这是书中提到大脑的“系统1”爱干的事情:把内心迸发出所有的想法,不加任何处理,就像太阳的耀斑一样喷洒到太空,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感受到这种原生的能量。

  这种真实是力量,同时这也可能是伤人的,像耀斑那样高能量但是致命的。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在说话表达前三思,通过得体、合理的组织,适配对方的实际情况,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话表达出来,则一般需要费一些周折,这是书中提到的“慢思考”的问题,也是“系统2”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给老板做汇报时,要以局外人的角度清晰地讲明,工作解决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写材料要干的事情;抑或,我在写本篇文章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先通过框架与模块搭起一个清晰的结构,以最大的努力把话讲明白。两种情况各有特点,各有其用途与威力,但是我们在以社会人的身份与环境交互的时候,第二种无疑会用到的更多一些。第一种情况在某些场合下也是很有力量的,这个就不在本文章讨论的范畴内了:P。

  从刚才的类比可以看到,从内核到发音,还会有一个过程,类似于一个中间的连接区域,我暂且称之为管道模块。在这个管道中,内核生成的东西,例如你的想法,要表达的意思,感受到的情绪,需要通过这个管道进行处理加工转换,最终结果送给表达,从而呈现出来。所以这还是个具有计算能力的“智能管道”。而这个计算能力,就是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来习得。

  我把从内核里生成,经过管道处理,并适当地表达呈现的能力,称作叫口语能力,或者表达能力。

  最后放图。图1中可以看到三大模块的逻辑关系。最大的圆代表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红色的圆形代表内核,矩形代表口语表达,即上文提到的两个部分。这有点像操作系统的内核模式与用户模式:P。管道是内心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我们需要显式地处理内核的输出,以保证口语表达的得体、合理、合适。如果对比我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你会发现我重点对应到内核与口语表达模块。那管道呢?我会在翻译口译部分详细论述。

图 1口语能力要素结构示意图

  三、测一测口语:口语能力的衡量体系

  经常有朋友问我,什么才算口语好?可能也有人会质疑,你自己口语怎么样啊,在这写啊写,误人子弟。

  今天打算好好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回答完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从昨天的文章看到,我定义了三个口语的要素,即内核、管道与发音表达。通俗的说,内核就是你肚子里有没有货;管道就是你知道怎么组织好货,包装好货;发音表达就是你拿出的货色给人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口语能力的高低,也即所说的口语好不好,是三个要素的综合评判。可以这么说,如果给三个要素分别打1~10分代表水平,那么最终的口语能力是三个要素得分的乘积。在我的标准中,只有三个方面都平衡发展,才能算作是口语能力较为出色。同时,根据我对自己周围一些英语学霸朋友的观察,他们在这三个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能力,这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这个评判是相对公正、客观与理想的情况,所以你看一些全国性的演讲大赛,或者口译大赛,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考察,比如通过即兴演讲、提问、模拟情境等等来看选手在各个方面的水平。同时,如果你细心观察后会发现,到后面获胜的人,往往就是在内核与管道方面做的更好一些的选手,他们对于棘手的问题,或者是采取了较有深度的回答,或者是以较有睿智的观点破解了难题……因为这个时候,发音表达已经不是一个影响的主要因素了。

  但是,在一般的生活工作中,与人初次接触,第一印象仍然是不可避免会形成,而第一印象其实更大程度上受发音表达的影响。所以,从短期看,如果你的发音表达占有一定优势,那么你可能会先声夺人,获得一个较好的名声;但是如果你在内核与管道上存在短板,那么长期来说,可能你的口语能力并非会如大家初次预想的那样。

  那关于内核与管道方面的水平如何进行评判?我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供读者思考。

  内核方面:往大了说这其实关乎于你对世界的看法,这不是一个语言问题,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往小了说,你对一个社会事件、一个热点趋势、一个问题是否能有自己的分析与看法?哪怕这是错误的,但是至少你是思考过的,有逻辑链的。而不仅仅是引用一些看过的媒体的报道上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撕碎一切,把信息无孔不入地推送到你眼前的时代,连阅读都要图形化以减少思考,你能做到么?这些是内核的能力,看与语言无关。

  管道方面:如果你需要给老板做一次汇报,关于你近期的工作。你列举了大概有十个要点,但是又有相互交织的情况,你怎样组织你的汇报逻辑,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篇章结构怎样?如果给你20分钟,说哪些内容?如果只有5分钟说哪些内容?如果你只是在电梯里见到老板,你说哪些内容。千万不要告诉我,答案是低下头看微信(看我的文章除外)……这些就是管道能力,看与语言无关。

  说到这里,问题一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我给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告诉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我没有给一个确切的明确结果。我没有告知三个方面的因素的比例占比,我也没有告知哪个绝对更加重要。因为这个不重要,而他们都很重要。

  过去的教育往往是给我们答案,我们在“对了,是这个;错了,是这个”的正负样本之间不停的摆动,甚至形成了无答案心理焦虑的强迫症。很多人小时候读书被教育爱党爱国爱社会洗成A面,长大后接触到互联网各种思想各种所谓真相各种愤青洗成B面,可惜到现在为止仍然就像磁带一样一次只能放一面,内心无法驾驭并存一些相悖的价值观,而不知道很多事情是要AB面一起来的。而当他们拿不到答案的时候,就找一个权威,看他牛不牛,牛的话就全部信,这样好歹有一个安全感。

  而我认为所有的安全感来自于内心明确的方向,自己贴着地面走最踏实。所以我写的文章除了满足我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与想法外,如果能让读者有所思考,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不寻求给您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时代都变的如此之快,答案会永恒么?

  四、口语训练的一些原则

  昨天说过,口语不好很多时候不是外语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货的问题。即有的时候让你用中文聊,你都不知道要说啥,换一门语言更谈不上了。

  所以我今天将以观点的形式,介绍一下我在口语训练中的战术:

  1. 若客观环境有限,口语能力训练不需要过分依靠外国友人、甚至语伴的作用。

  即,如果没有老外,没有小伙伴的陪伴,口语也能训练好。提出这个观点的原因如下:

  a) 破除学习者潜意识里,口语不好是因为没有老外作为练习对象的幻象。

  很多人以此为借口,拒绝采取任何进一步提升的行动。有人说我很想学习英语啊,可是我不在一个纯英语的环境里,也没有外国人做朋友。但如果现实情况是,你在尽可能宽的范围内,无法找到这些洋味的资源时,我劝您还是不要动这个心眼。

  拿自己举例。我经常吐槽自己学了十多年的英文,第一次去的国家竟然是日本。在日本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其他参会者问我是否在海外留学过时,我也拿这个梗来调侃一下自己。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筹备国际会议,以及为参会者口译讲解,从对方得到的反馈也让我感到满意;在MSRA实习期间,与MSR的研究员远程协作完成科研项目,纯学术的交流,最终也完成了工作。我拿自己举例不是说自己做的多么的好,只想证明,没有外教没有纯语言环境,一样可以练好英语,至少让自己够用,自如表达。

  b) 破除自己在与老外练习时,产生出自己口语很好的幻象。

  不少学习者到英语角看到老外就围上去,听了一晚上的“纯正英文”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或者突然有个机会与老外聊天,尤其是说的时间长后,特别开心,感觉进步很大,终于牛逼啦。但人艰不拆的是,老外和你聊天一般会礼貌性地适配你的语速、词汇甚至还有话题,所以当你们聊的很爽时不代表你的口语就有多么提高了。听一下老外与老外朋友之间的聊天话题与语速你或许会明白。

  想想我们中国在一起聊的话题,男生们之间,女生们之间。再看看我们见到老外时说的话题,我经常会理解老外陪聊天是要收费也不是没道理的:P。东西文化必然会有差异,比如老外如果想聊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聊自己与上帝的关系,那我们隔了一个文化的学习者还是会感到很吃力的。某次我参加英语辩论赛,休息期间无意听到旁边一组两个女选手(貌似一个澳大利亚一个英国人)在聊去教堂唱诗,爱与忠贞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真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2. 不排斥中英文实时转换的思维方式,只要能帮助你提高表达效率,可以接受。

  很多人说要学会用英语思维,think in English。这个目标也困扰过我一阵,到底什么是用英语思维,我也没看到好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我是学计算机出身的,计算机的一个特点就是执行代码。对一个问题要怎么求解,一般都会有一个算法来解。算法一步步安排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情况怎么处理,都由算法规定。那英语思维这个问题有算法来解么?这个问题太高深,目前我无法回答。

  我甚至无法判断我的思维是英语思维还是汉语思维还是混杂思维。虽然我在写公文材料的时候脑子里会冒英文,句子写不顺的时候会想这个在英文里就是这么说的,说话着急的时候会跳出一两个单词,但是我也会在心平气和写作的时候内心拂过优美的唐诗,婉转的宋词以及偶尔几幕不太明白的元曲。那这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

  后面我想明白了,如果一个问题难解,那么不妨换一种方法。如果不能求到最优,那我们拿到一个次优可行解,也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我们不说英语思维那么高大上的东西了,来接接地气吧:如果你在说英语的时候,没有英语思维的武器,那就用中文想,中文你会说什么,中文你会怎么说,然后你再想想中文的这个意思是怎么用英文来表达,于是这个问题就解决一半了。再假如将中文的意思转换成英文的时间缩小足够短,这样基本上可以“装腔”成英语思维啦。

  为什么这样做?

  一是,我认为语义是脱离语言的,与语言无关的,作为中国人,多数时候它的承载语言是中文,可仅仅是承载语言而已。计算机领域里的人们一直想做语义网络(做好了语义网络,你可以直接与百度对话了,这个话题可以再写),但是也没有太多的进展,(最近的深度学习技术算一个吧)就是因为这个语义比较抽象,计算机无法理解,但是大脑又能很好地感知。

  二是,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一点。非英语环境的学习者应该能理解吧。

  三是,只要把转换的速度优化的足够好,这个解决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个就是后续口译翻译部分会涉及到的。

  第二部分-练习口语说什么

  一、演讲与辩论是口语能力成长的必经之路

  读者中也有不少通信领域的朋友,就前面所说的内核与管道而言,如果拿信源与信道类比,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源,源来自内核,采用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信道的编码,这就是管道要做的事情。

  前面也说过,口语能力一方面要求你的货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知道怎么说。

  货多就可以随机应变处事不惊,知道怎么说就可以自由选择采取灵活方式,把自己想表达的传递出去。

  于是练好口语,你首先要解决肚子里要有货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怎么说的问题。现如今多数人集中在后部分,而忽略了前部分。个人实践发现,前部分才是基础。

  怎么让自己有货?

  你需要有机会能让你大量地阐述内容,以推动你对于源的需求,同时生成强大的动力,迫使你不断地积累。这句话有点太形式化了。换个说法,你必须不停的输出,才能带动你对于输入的强烈需求。如果我每天要求你对于一个题目谈论自己的看法,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少就会要去读书了。

  这也是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以输出倒逼输入。我现在每天让自己写一篇文章,强迫自己以线性的文字,整理心中各种非线性的想法。我虽然曾经想过如果所有的话题写完了会怎么样,但是到那个时候,我必然会用新的输入来维持这样一种机制的运转。但就目前而言,我这些年英语的学习体会经历与总结,还是可以足够我写很长一段时间的。还有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工作经验,可以整理总结。

  现在回到问题。我先给出结论:演讲与辩论是推动学习者对内容积累的有效手段,是英语口语能力成长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说演讲,而不是聊天。首先说明,这里的演讲并不局限于演讲比赛的那种形式,而更强调的是你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阐述,以达到某个目标的形式(例如,传达一个观点,说服你的老板或者客户,与你的伙伴商量沟通)。

  演讲迫使你在一种相对正式的场合下组织自己的想法与语言,并且需要与听众形成交流。很多人惧怕演讲,主要是惧怕站在台上的那种感受。学习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成小组的形式,每个人选定题目进行计时的演讲。如果没有这样的小伙伴,那么一个人对着镜子或者对着计算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也是一种可行的练习方式。

  演讲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辩论,这里说的是英国议会制British Parliament的辩论机制,而不同于中文里的直接交互式的辩论。即对于一个题目,8个人分成4组,模拟议会的结构(有Opening Government, Opening Opposition, Closing Government, Closing Opposition),每个人有7分钟的演讲时间,围绕题目进行观点的阐述,或者驳斥对方的观点,提出新的观点。

  在初玩这个辩论的时候,7分钟时间说一个自己可能不是特别理解的话题,就像梦魇一样,最主要是因为没有货。举几个辩题Motion作为例子,以前我玩辩论时候的Motion都忘记了,这是在网络上找的,但是风格和当时的仍然一致。

  China should provide financial incentives to rural families who bear and raise daughters.

  The Arab League should take the lead to achieve regime change in Lybia.

  比如第一个题目,会要求你对中国的农村情况,计划生育的政策,以及国家公共福利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第二个题目,如果你不了解利比亚的情况,那就没法玩了。我特别记得有一次参加训练的题目是关于联合国是否应该向索马里派驻军队,当时有队友不知道索马里无政府的状态,就会出现一些有趣的问题。

  总结来说,英语辩论这种形式带给学习者的震撼与进步,是非常大的,至少对我如此。以前在五道口读书时,英语辩论协会也刚成立不长时间,郑博师兄经常会组织大家玩这个,而且也会请一些教练来培训。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时间,也借此机会感谢一下郑博师兄的指引。郑博老师(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辩论裁判了)以非常和蔼与谦逊的态度引领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过后面由于学术科研的繁忙,我投身到计算机的世界中了:P。另外提一点,英语辩论真的对人的提升很大,你去看全国往年各届的什么21世纪杯的冠军们,很多是以前一起玩这个出来的,有些冠军的首场秀就是在校园辩论赛中崭露头角的,这里我就不列名字了:P。

  辩论这项活动的益处在于,当你面对一个可能陌生的话题,需要连续说7分钟,而且需要对前一名选手的观点去反驳、承接甚至引出新的观点时,不仅考验“源”的积累,也考验语言的组织。

  当你演讲了,当你辩论了,当你感受到你自己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后,剩下的事情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你会开始选择领域并关注,可能从你感兴趣的开始。于是你会去阅读查找这个领域的各方面的知识,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最终有的找到了答案有的没找到。但是经历过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你会看到自己在“货”这方面,终于是有进步的了。

  关于怎样快速了解一个新的领域与方向,不在本部分的讨论范围内,我会把它放在学术部分的文献调研与综述里写。

  二、打通语义,无节操利用翻译与口译强化口语能力

  口语能力成长路径从开篇到现在已经写了一万余字了,如果你能跟着我的思路读到这里,至少说明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你仍然具有长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件很珍贵的财富。

  接昨天说的,现在假定脑子里有很多的货了,就像茶壶里的饺子,那问题是,我们怎么倒出来?

  前面提到过,意思或者语义在大脑里是与语言无关的,我们因为成长在中文的环境,所以载体语言变成了中文。语义就像水一样,把自己的形状赋予了杯子的形状,而这里汉语就是我们的杯子了。你可以看成一个语义单位对应到一个汉语的杯子。一个语义单位,可以是你想表达的一个词组或者一个意义群或者其他基本单位。

  而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其实是在原有的语义单位上,对应一个英语里的表达方式。就像一部分水A原来是可以变成杯子C的形状,你在学了英语后,知道其也可以变成瓶子D的形状。那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即在用瓶子D;说汉语的时候,是在用杯子C。

  现在回到问题。对于想表达的意思,而不知道怎么说的情况,采用两种方式解决:

  1. 打通各个语义之间的关联,换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表达。

  打通各个语义之间的关联就是说,一个意思我不会说,我换一种说法,而且这种说法的表达我比较熟悉,可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义在我们的大脑中应该像一个社交网络一样,每个语义是一个节点,它们之间通过以相似性为权重的边连接。网络的强大之处就在于,通往一个节点的方式往往有多条路径。如果我们在脑海中构建的语义网络足够发达,那我们在语言表达时候的灵活性就更强。这条方式不行可以换一个其他的嘛。

  有一个比较老的笑话是一个服务员不会说鸡蛋的英文,指着鸡蛋说是母鸡的小孩。大体的意思就是如此。

  在打通语义关联后,对于意思的归纳总结能力也会极大增强。这部分能力会在口译训练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2. 无节操地利用翻译、口译来强化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前文所述,各种所谓的英文思维,个人的体验不是没有,但是对于多数没机会在海外训练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用中文-英文来做口语表达的机制,未尝不可。类比一下,算法中不是有用空间换时间的设计么?这个其实就是用空间换时间了,只要我们能解决足够快的语言转换问题即可。(我个人的论文期间经常与美国老板开会讨论,很多时候就先在脑子里一边出中文,一边出英文。这样通常要比直接英文快一些)于是表达很重要的一个手段训练其实是翻译与口译。

  先说翻译。翻译对于口语来说,有点像一个大定理下假定前提的小定理。即,给定了你源的内容,你怎么样做表达?对于口语使用方面,以严格的翻译标准来要求过于苛刻,但是我们若是在训练时,做到比如70%的信息传达率,可以看作是一个简化版的口语练习过程。通俗一些,即如果我现在还不会开口说,那我先拿字典、各种网络词典查了再翻译出来一个版本,“拼凑”出一段表达,就像单步跟踪一个程序一样,只是在纸上做。下次我再优化,有相类似的内容,我能不能试着直接说出来?而且,自己译一遍,再看参考译文,校正学习的模式,学习速度很快。

  再说口译。口译有点像空中加油,或者在服务不下线的情况下更新部署。这个时候,给定的“源”是动态的,而且需要实时地输出,属于“在线算法”。由于人脑能力开发上的限度,目前对口译更多的是信息上的到位传达,即不丢信息,尽量保证不失真。这更强调的是反应的速度,即我对于当前的输入,很快能给出输出。这项工作即保证了在大脑里的中文能很快地转换成英文说出来。所以我个人是不反对脑子里想中文然后说英文的,至少我个人在偷懒的时候就这么干。

  如果能做到打通语义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利用好翻译与口译的作用,那口语能力会上很大一个台阶。

  第三部分-同学,练练你的发音

  一、重新出发,改造我们的英语发音

  我在写发音部分的文章时,翻出了自己2008年语音训练时的录音,录音内容应该是来自2006年VOA News的一段新闻。微信的语音会做比特率压缩,所以听到的效果,与我实际录制时的还有一些差距。六年前的录音现在听起来仍然有不少的瑕疵,但是我还是抱着死磕自个愉悦大家的心态,把录音给发出来了。欢迎批评指正。

  在前面的文章中,除了管道与内核模块外,还有一个发音表达的问题。发音表达因为是最外在的层面,所以最容易引人注视,也最受人关注,这就像漂亮的妹子总是有人追的道理。但是发音也是一个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模块,因为只要你的发音能够被人听懂,那就可以算过关了,而且我的观察是老外对中国人的语音的纠错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甚至如果你仅能以非连续的方式蹦出词组,我们的国际友人也可以帮你自动脑补。

  所以对于发音的追求,就看个人意志了。如果想改造我们的发音,那可以继续往下读。

  这里我还是以要点的方式作出说明:

  1. 端正心态,发音很重要,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要。

  上面已经提到过发音就像外表一样。漂亮女孩人见人爱,其中可能X%靠天生,Y%靠打理打扮。就发音而言,声音是否好听,也会存在一部分天生因素,影响声音的质感、声线的情况,例如,我的英文发音会略偏含糊,这可能和我本来说话的方式有关系,其实我的汉语的清晰程度未必有英语好,主要是没有专门花工夫去练习普通话:P。同时,后期的练习会对发音带来改善与提高,提高的程度就看练习者下的工夫了。

  为什么说端正心态呢?因为发音本身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你爱与不爱,她就一直在那里,不好不坏。有些商业培训机构会拿“最纯正的美语”、“美语语音第一人”什么去宣传,这里我就不具名了。商业机构一般都会以一个中心人物作为例子,说自己以前有多么的自卑,口语有多么的不好,但是用身上最后一点钱,参加了某某的培训,然后一直苦练,终于成为大器。然后以极其快的速度说一段你没有反应过来的英文,全场一片崇拜。演讲激励完成后,报名收徒再收钱。嗯,对于演讲者的确是很励志啊,可以赚一笔了,但对学习者这样其实就剑走偏锋了,一味的追求纯正口音这种为了商业宣传而制造概念,对综合能力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而且什么是标准最纯正的英语口音,其实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纽约与洛杉矶的不一样,明尼苏达与弗罗里达的不一样,别忘记了还有大不列颠与澳大利亚呢……

  这里要民族主义一下,如果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口音还是难免会带上中土世界的味道。我很崇拜那些发音超级赞的朋友,很想知道他们练习的秘诀,不过在我发现他们多数有在国外成长的经历后,我内心坦然了许多。

  所以还是要首先接纳自己,认清当前的实际情况,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排斥我们的过去,但是我们也不拒绝更好的发音。

  发音训练有技巧,就像整容做的好,虽然知道开了挂,大家仍然很喜欢……

  明白这些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改造计划了。

  二、稳扎稳打,一篇文章搞定英语发音基本面。

  对于有志于死磕自己的同学来说,这里提供本人亲测有效的方法:用一篇英文,模仿透彻到家,解决发音大部分问题,搞定发音基本面。

  一篇英语文章一般会包含到英语的大部分音素,对于英语发音训练材料,不求多但图精。重新开始练习发音时,只要把一篇精选的文章吃透即可,就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1)材料的选择

  建议练习者以慢速英语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如果想练习美音,可以选取VOA Special English系列里的材料;如果想练习音英音,可以选择BBC中语速适中的材料。

  原声的选择的原则是:选取自己比较喜欢的声音,同时,原音的声音特质最好与学习者相接近。男生就选男声,女生选女声。建议在putclub上寻找VOA或者BBC的带有听写稿的材料。长度在1至3分钟左右即可。

  这一篇文章会是你英语发音的奠定性文章,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一直记得。我在2008年选的是VOA Special English Health Report,讲的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播音员是Bob Doughty,现在我仍然记得诸多细节之处。读者可以在putclub上自行选择。

  选好了以后,就做好准备把她拿下。

  (2)工具准备

  在MP3尚未普及之前,我使用的还是复读机+磁带的模式。磁带的缺点是声音容易走形,操作也不方便,而且复读机在反复使用后容易老化卡带。我在读书期间用坏了两台复读机(其中还有一台是室友的,也听断过不少磁带……

  在进入PC时代后,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英语的学习,对于我这种IT技术男与工具控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有重要意义的。

  a) Adobe Audition

  练习发音必备的神器是Adobe Audition,这个可以算是声音处理领域里的Photoshop。更早的版本名字叫Cool Edit。

  Audition可以支持可视化的进度控制,也可以循环播放。复读机有的功能一点也不少。

  每天的练习记录也可以保留下来留存备份,这是成长的见证。

  b) 带麦克风的耳机

  用耳机听原声会更清晰一些,有利于捕捉到录音里每个音素的细节。

  同时,自己在模仿的时候可以把声音录制下来,用于对比研究。

  c) 脑子

  做练习最忌讳机械重复,不带脑子,不思考不做总结。学而不思则罔。

  每天练习完要写下学习心得体会与总结。

  (3) 开工!方法的使用

  a) 自己读一遍,再跟读一遍。

  作为热身,感受一下难度与文章全局情况,更重要的是搞清楚文章在讲什么。在逐句模仿的时候非常容易忽略句子是什么意思。文章不要太难,里面中东国家人的名字不要太多,否则初期会很难受。

  b) 听第一个半句,跟着读这个半句,并录下来。

  对比你的版本与原声的版本,比较哪里不一样。

  比较这几方面:

  基本发音一致。开元音闭元音不能搞混,长音短音不能搞混,相近的音也不能搞混。

  语调基本一致。原声升调你也升调,原声降你也降,原声停顿你也停。

  连间略音仔细体会。这个在第一篇慢速文章可能不会出现太多,但是也需要注意揣摩。

  整体感觉一致。如果你能感觉到整体一致,那就到下一句,重复步骤(3)。

  这个最终的判定标准偏主观,但口语给人的感觉不都是主观感受么。现在有不少学习软件有自动口语练习打分功能,我试过几家,但是建议这个仅作为参考。一方面是这些是做语音研究的计算机人士用算法做出来的一个评价系统,其评价指标体系是个黑盒(这个有机会我可以研究一下再写篇文章);另一方面我可以戏谑地吐槽其实搞计算机研发的人没有几个口语同时说的很好么……

  如果你决定这么练一篇文章,那就作好一个月就只和她在一起的准备。一个月后,当你打开原声,你可以与她无缝同步地说出优美的英文时候,你会有一种日月同辉,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的感觉。恭喜你来到一个新的世界!明天的文章你将会更有感触。

  如果你读到这里心动了,那就马上!马上开始行动。等你练成那天只要记得点击原文链接请笔者喝一杯咖啡即可。

  三、回归基础,精雕细琢,让发音涅

生活不易,码农辛苦
如果您觉得本网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可以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捐赠
程序员人生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关闭
程序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