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于上周二于了开源容器集群管理系统Kubernetes,构建于Docker之上,给云用户多了一种新选择,同时使得谷歌的云战略得以籍此扩大版图。
Kubernetes,古希腊语是舵手,也是Cyber的词源;谷歌希望其能够成为鼓励人们使用谷歌云计算服务的舵手。这个舵手拥有不俗的跨平台处理能力,不但能在谷歌的基础架构中运行,同时可以访问其它的云计算服务器,例如AWS,甚至是内部的数据中心。
建于Docker之上的Kubernetes可以构建一个容器的调度服务,其目的是让用户透过Kubernetes集群来进行云端容器集群的管理,而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设置工作。系统会自动选取合适的工作节点来执行具体的容器集群调度处理工作。其核心概念是Container Pod(容器仓)。一个Pod是有一组工作于同一物理工作节点的容器构成的。这些组容器拥有相同的网络命名空间/IP以及存储配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一个Pod进行端口映射。此外,Kubernetes工作节点会由主系统进行管理,节点包含了能够运行Docker容器所用到的服务;可以说是谷歌云计算服务器Compute Engine的一个扩展。
授之以渔
然而,Kubernetes的推出并不意味着把自己所有的云秘密全部曝光,而是推荐了一种在云端进行应用程序部署和维护的方式方法,类似于常说的最佳实践;授之以渔,让用户也能像谷歌那样在大数据时代纵横驰骋。类似Kubernetes这样的战略,我们应该不会陌生。还记得大明湖畔上的App Engine ?发布于2008年基于PaaS的App Engine,可以让用户有效利用谷歌强大的基础架构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配置方式也相当简易友好。此外,前不久推出的云计算服务器Compute Engine,里面提倡了一种服务器实时迁移的工作模式,使得虚拟机群能像谷歌那样实时进行跨区域的大范围的群组迁移维护工作,而不影响在线服务的正常运行。
在Kubernetes身上,我们仿佛都可以看到之前两个先行者的身影;而跨平台运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无疑是百尺竿头。热衷容器技术的谷歌,所有由Omega管理的基础设施都是以此为立足之本的。因而使得即使对庞大的基础设施系统进行维护,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作。所以,推出基于Docker的Kubernetes,可以说是牛刀小试。
从理论上说,该新工具应该会受到开发者、云服务器管理者以及谷歌自己的青睐。因为谷歌云计算用户可以效仿谷歌高效快捷的大型服务器集群管理模式来进行相关部署,而不必担心自主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或者需要复杂的配置工作。同时,“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工作模式对于谷歌来说,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不同用户的服务器群组,使得步调一致。这种与Docker相结合工作方式使得云计算服务器的开销得以节省,无疑是高效的。
假若在推出开源的Kubernetes后,有达人能使得其像Compute Engine云计算服务器那样在不同平台下同样都工作得游刃有余,或许这个看似锦上添花的小“工具”,能够成为以四两拨千斤侧击领导者亚马逊AWS的妙着。
写在后面
对于服务器群组或单个系统虚拟化的持续关注,谷歌注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例如,Twitter和Airbnb采用的集群管理系统Mesos;eBay的Mesos则提供了对Docker的支持。
以用户培养用户,远离竞争渐趋激烈的主战场,Kubernetes的推出不啻如星星之火,使得谷歌模式可以被更多用户接受;而开源的属性,为其能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英文出自:gig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