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的时候开始接触编程,到现在转眼三年了。自己总结了一些编程相关的内容,记录一下。
Evernote
有道笔记网页版不能登录让我不得不放弃了有道,回归Evernote的怀抱。本来一直在纠结Markdown支持的问题,马克飞象经常会出错,但是纠结到了最后发现其实并没有使用Markdown的必要,只是一个个人习惯而已。于是就继续使用Mac的客户端。十分方便。
Wunderlist
一个GTD的好工具,快速的列出给自己安排的待做事情列表,简单快捷。在Mac下可以直接放在菜单上面,还不占Dock的空间。有一天发现不能同步,第二天再看官网已经恢复了,满满都是爱的小团队。任务可以设置子任务,笔记等等,对我来说作为一个TODO的工具已经够用了。
Calendar
Mac下自带的日历已经能够满足我的日常需要了,OmniPlan是很好可惜是收费的。对于时间规划以前一直使用的Excel,完全纯手工的定制可以满足我的全部要求,唯独两点:效率太低,太费精力。
以上的三个工具是我最常用的,分别管理:笔记,任务,日程。不过它们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合,例如:Wunderlist的任务可以添加时间提醒,虽然是个很贴心的功能,但是我还是习惯使用日历做日程提醒和规划,个人习惯吧。所以我在用这三个工具的时候只会用它们最纯粹的功能,三足鼎立,各司其职,倒也是极好的。
编程是一个非常严肃又非常欢乐的事情。
列举一些我的工作习惯。
番茄工作法
作为一个控制狂,对时间有着近乎变态的控制欲望,对我来说,严格的按照番茄工作法来执行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好方法。25分钟全身心投入工作,期间所有打断我的人都是敌人,一旦被打断立即取消这个工作区间,整理思绪从头开始。5分钟的休息时间,去洗手间洗脸冷静一下防止大脑过热,然后做10个俯卧撑,想想做了什么和要做什么,为下一个25分钟热身。“洗把脸防止过热”不是开玩笑,如果状态好整个人在25分钟里简直就是要飞起来了,飞的太久需要冷却一下想一想到底要飞到哪里去。不能因为出发太久就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推荐番茄土豆,注册账号之后可以在网页和Chrome插件*中同步记录,非常好用。并且现在也已经出了Mac版本,简直太赞了。
网络环境
国内的环境就不多说了,好在神兵利器很多,推荐阅读:Google,你肿么了!,在此说一些常用的:
大约从大二的时候开始在CSDN写博客(汪海的实验室),受益匪浅。
写博客不一定是什么高大上的教程,也可以是一些收获,一些有意思的代码,一些平时学习的笔记。养成写博客的习惯,我最常翻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博客。东西那么多,哪有人能都记得住,只需要记着你在博客中有记录这个,下次遇到的时候再去翻阅效率就高得多了。
现在是在CSDN博客上记录学习笔记,例如[iOS]Objective-C基础回顾:继承和委托,记录一些琐碎的学习笔记。
然后在Mac上使用Hexo来写博客,Markdown要比很多在线博客系统的文本编辑器好用很多,而且还可以离线写博客,整个博客都是可以自定义的,前几天看字体和代码高亮不爽刚改了改主题,对于控制狂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Hexo中的图片我一般放在七牛云存储中,然后用它提供的外链直接访问。
最近在翻译API Blueprint Tutorial,一个类似Markdown语法,用一些标记来写API的网站。第一次逐字逐句的理解然后去翻译,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
首先是如何彻底的理解英文。
遇到不清楚的句子最好不要直接查单词的含义然后再硬生生的串起来,因为很多专业名词如果你直接翻译那味道就不对了。
比如下面这些:
千万不能翻译的
一开始没搞懂标题API Blueprint Tutorial中的Blueprint是个什么意思,在这里纠结了一会儿。先是直接看单词的意思:蓝图,规划。接口规划指导?有点像,但是为啥不直接就是API Tutorial呢。然后再查查这是不是什么专有名词,找到了一个blueprintcss,心中暗喜:难道是用这个CSS渲染的?但是一看效果又差的很远。于是就做个标记,等看完全文再回头来看(原谅我就是这么蠢居然都没搞懂这是个什么东西就妄想去翻译它)。看完全文之后又去Github转了转,才知道原来apiary是一家公司,开源了API blueprint这个API文档写作工具。他们还开源了dredd,一个用来测试API blueprint的库。所以这个词不应该翻译,如果翻译了就像英文字幕中把“Nice”翻译成“赖斯”一样透着蠢劲。
不知道该不该翻译的
比如HTTP中的action是否该翻译成行为,URI是否该翻译成统一资源标识符,Gist Resource是否该翻译成Gist资源,总是感觉这些专有名词如果翻译了就变味了,但是不翻译的话就会出现类似“这个URI的Action是一个Gist Resource”这种风格很奇怪的中西结合的东西。
最后总结一些自己给自己定的翻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