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设计里,代码的复用和代码稳定性,一直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积累各种基础组件,以及维护以前做过的工作。从复用的特性来说,就是利用以前做过的工作,比如就像硬件里的IC一样,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样实现的,只要使用它就行了。因而软件也需要有这种IC,在代码层次里的IC,以前看来只是用函数的方式复用,或者只是数据结构的复用。当迈进面向对象编程时代时,自然而然地想到就使用类来复用了,这样数据结构和函数都同时能复用上,比函数的复用更省心了一步,就是数据结构和算法都不需要关心了,只关心类提供了几个接口即可。比如想要MD5进行签名,只需要使用这个类设置计算的数据和长度,就可以直接返回相应MD5签名了。而不必关心内部是做什么运算,使用什么数据结构来保存中间变量等。在类的复用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使用类,不对类进行任何的改变,比如类的组合方式;另外一种是对类进行改变,继承就是其主要方式。继承的方式要比组合的方式更方便,因为继承可以直接使用父类的数据结构,不需考虑父类的生命周期,而组合的方式是一定要考虑的。继承的方式可以不改变以前接口,而使用最新的优化的算法,而组合的方式是一定要改变接口。继承的方式处理不同版本软件兼容性也要方便,比如开发三个版本的软件,每一个版本功能测试完成之后,再开发下一个版本,在开发下一个版本时,又不想改动原来的代码,但又要利用和修改其一些计算方法,使用继承是最好的。这样可以在一个类里实现自动识别不同的版本功能进行处理,只需要创建时创建新的类对象就可以。
Python里也设计有类继承,它的类继承方式怎么样呢?大体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到,Super类是基类(又称为超类),Sub是继承Super类。Sub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只要在括号并列多个就行,如Sub(Super1, Super2, Super3)。在派生类里要明确地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才可以运行基类构造函数,如Super.__init__(self, x)。这一点不像C++的特性,在C++里是自动运行基类的构造函数,再运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Python里按需要定制,想什么时候运行就在什么地方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