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NET 付江/文 日前,在微软美国雷德蒙总部,继专访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总裁陆奇之后,包括CSDN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了微软全球中国云业务总经理Doug Hauger以及核心工程师团队(Tom:负责将微软云落地中国具体技术对接;Yusof:最早的工程团队成员;Alex:Office 365技术负责人 )。Doug Hauger是Microsoft Azure (全球范围内)商业运营第一人,现在由他来带微软云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足以看出微软高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从左到右分别为Doug、Alex、Tom、Yusof
在本次采访中,Doug Hauger及团队谈到了为何选择与世纪互联合作、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微软云在华落地的最核心问题、定价策略、云中数据安全、微软云的诞生历程等话题。Doug Hauger强调了微软在中国的云服务会严格遵循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尤其是对数据监管的要求。
为何选择与世纪互联合作
微软和世纪互联在中国的合作,世纪互联将会负责平台运营和服务,包括和客户签合同、递发票之类的事情,而微软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和授权,同时,微软会对世纪互联的工程师进行培训。选择世纪互联的原因有几点:首先它是民营、自有的、运作数据中心的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完全国有的。其次,世纪互联有所有的认证,在为中国客户以及互联网服务上很有经验,另外,世纪互联跟中国政府有非常好的关系,拥有所有政府要求具备的资质。
微软云落地中国的最大难题
在微软云计算落地到中国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在中国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和全球(质量和服务)标准是一模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软在全球Office和Azure上面做的任何创新,都能够同时、同步的在中国地区的服务上得到体现。
Tom举了一个例子谈中国用户的区别。以一个现有的全球平台上的客户为例,他成为微软云的客户已经一年多了,在全球做一个新产品的发布可能花50万美金做宣传,有5百万左右的用户会上网点击。这种情形放到中国市场,什么广告都不用做,每天就会有2千万的用户点击,如果再适当投点广告费,就发现会有4千万、甚至6千万的用户来点击网站,效果惊人。重要的是,现有的这个客户正着急着要在中国推广服务和客户,通过微软云(Microsoft Azure)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他的服务做起来了,服务上线当晚就有了2千万到4千万的用户访问。因为在中国和全球的服务平台用户体验是一致的,所以国际用户可以无缝的和中国业务实现衔接。
在中国比较特殊的是,中国网络环境尤其复杂,至少有六个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每个省份包括沿海地区的人口分布,用户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微软在中国落地的时候包括选址都需要把所有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世纪互联所运营的微软云服务采取全球统一的标准,举个例子,在全球Azure平台上,背后有75个团队进行所有服务方面的工程工作。在中国基本复制了这种标准,包括如何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如何在内部对服务体系进行评价、考核,所有的考核指标,微软如何衡量自己,就怎么样衡量世纪互联。换句话说,微软把内部工程 团队的所有指标都拷贝了一份,用它来衡量世纪互联如何运营在中国的服务。仅仅上个月,世纪互联在微软的技术指导下就做了两个百左右的平台更新。
微软工程师也无权限触碰数据
微软在中国的云服务上,由客户自发产生的数据都留在中国(数据不离境)。同时,微软工程师对所有数据中心里的数据包括平台都没有管理权限。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世纪互联如何需要微软工程师的协作,也只会短暂的开放一个空间和平台,让工程师们协助完成对客户的服务,但是平时在世纪互联没有发出服务请求的时候,所有微软的工程师对任何平台和数据都没有管理权限。所有对用户的客户服务、运维、问题解答,都完全按照和中国政府的约定,通过世纪互联向用户提供。
在安全方面,Yusof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用到了微软公有云的服务,那至少应该从三方面来考虑安全措施,首先是彼此间的应用和应用之间在应用层、网络、存储角度是隔离的。其次,隔离之后要确认只有用户本身或经过企业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到相关数据,微软花了很长时间在研究身份验证。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平台方,也就是微软自己也不能随意接触这些数据。为此微软开发了专门的技术,即便是在经用户请求和授权要求帮助查看某些数据的时候,也必须经过内部非常冗长的流程审批。包括Yusof本人,也不能随意进入任何一个微软的数据中心。
六个工程师在白板上勾画出微软云的雏形
Yusof作为微软云最初的六人创始团队工程师之一,谈到了微软向云的转变历程。他回忆,从2006年开始,微软一步步做出改变,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微软起初考虑的是如何将单个在线产品转换成在线服务,如何将客户端IT迁移到云端,当时团队六个人,大家找一个白板,找了一个挺安静的地方,20号楼,在白板上开始画画,讨论应该怎样转型,就有了现在所谓的Microsoft Azure的雏形。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如何能够创造一个可以无限增长的支持全球用户的平台,不需要人去管理,机器能够自我学习、维护、防护,同时必须非常安全且可隔离。
当时做设计非常核心的一点是跟别人不太一样,就是一直想着如何能够创造一个系统,可以让大家把公有云的部分作为自己可发展的部分,而不是简单纯粹的让所有客户简单的选择0和1,要么就是在公有云,要么就是在自己家里放着。当时想着创造一套系统,让用户可以放心的认为公有云是可增长的一部分。
这种思想的转变,从简单创造一个软件卖给客户变成提供一个服务,这让微软真真正正把自己放在消费者角度换位思考,去了解消费者有哪些地方是难受的,这都需要服务提供商换位思考。现在八年过去了,从六个人在公司偏僻一角白板上画一个简单的想法,到现在成为全公司的云战略。
中国客户其实愿为价值付费
Doug Hauger表示,中国客户其实是非常愿意对他认为很值的东西付钱的。所以微软采取的定价策略,不论是Office 365还是Microsoft Azure,价格体系一定是跟客户的价值观,包括他认为的服务本身的价格体系是对等的。举个例子,用新的诺基亚1520手机做个比较,长的差不多的6寸屏,价格比1520便宜一半的有很多,但现在1520在中国卖断货,客户可能去联通的专卖店也买不到。因为客户认可这款手机带来的价值,他可能花这个钱所得到的的服务和体验远远不止这个对等的货币带来的。
再具体谈到Office的例子,所有的微软云客户数据都是有多份拷贝的,所以一旦一部分出了问题,另一部分马上就能顶上,这对于客户来说感觉是无缝的,而不是说可能自己在公司里面搞一个数据中心,最多可能有一份备份,最后还是有可能会全部丢失。而微软云采用的异地备份多个拷贝,能够从安全性、可靠性上保证服务。
在谈到中国的其他跨国公司对手公有云服务(主要指AWS、IBM)时,Doug Hauger认为这些厂商必须得在中国落地,才谈得上竞争。另外,他谈到了,微软在中国宣布正式将Microsoft Azure商用当天2000个账号在15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