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全IT社区平台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华晨云阿里云优惠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UC李云: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如何打造更好体验

UC李云: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如何打造更好体验

来源:程序员人生   发布时间:2014-09-02 07:35:59 阅读次数:3150次

UC在今年4月份宣布以手机为中心,打造全新多屏战略。并同时发布了UC浏览器电脑版和UC浏览器电视版最新版。UC总裁何小鹏表示年底目标是TV浏览器行业第一,PC浏览器进入第一集团。

近日,UC浏览器电脑版正式发布2.0版,内核由Chromium32升级到Chromium35。CSDN移动采访了UC浏览器电脑版技术负责人李云,了解UC浏览器电脑版技术团队的思考。

CSDN移动你目前在团队中担任什么职务?

李云:从官方的角度,我是一名技术负责人。非官方的角度,我在团队中的工作还包含软件架构师方面的内容。


UC浏览器电脑版技术负责人李云

CSDN移动:现在团队的规模有多大?

李云:开发1.0版本时,我们的开发工程师只有18个人的样子,包括了前端、后端和客户端。我们最近开发人员的规模是30个人的样子,现在仍处于扩张时期。目前在北京和杭州两地都仍在招聘。

CSDN电脑版浏览器产品市场是一片红海,UC为什么还要推电脑版浏览器?

李云:电脑版浏览器产品市场的确是一片红海,但这并不表示市场中的产品都已完美。简单说来,从用户层面UC看到了一条巨大的“缝”,即UC手机浏览器的用户在电脑上不得不使用其他厂商的浏览器,这使得一些功能无法延伸而极大地影响产品的整体使用体验。面对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UC相信各功能在不同屏(电脑、手机、Pad)上的无缝整合和延伸是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存在创新和进一步完善产品的机会。

CSDNChrome浏览器在速度等方面做得很棒,国内的双核浏览器为什么还有机会?

李云首先一点,Chrome浏览器在兼容性上不如IE,正因如此各厂商采用支持双核的形式来改善这一点。

另一点我认为与Google的战略和产品定位有关。Google的战略主要是放在Android、Chrome OS以及云服务上。对于他来说,浏览器的最大使命在于拉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为公司的战略实施做技术准备。从Chrome浏览器产品的定位来看,Google致力于打造一个简约的产品,这就使得一些确实能改善用户体验的功能没有进入Google的视线之内。Chrome虽然提供扩展(extension)这一机制用于对功能进行扩充,但不少功能使用这一方式实现显得过重,体验也不大好,这就涉及对Chromium进行深度定制的问题。在我自己没有加入浏览器团队之前,我是Chrome的忠实用户,当时以为像Chrome这样的产品就足够好了,但后来发现,原来浏览器还可以更易用。不管Chrome做得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还有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众所周知,Google的不少服务在国内经常不稳定。这也是国内浏览器可以致力于去改善的一个点。

CSDN听起来WebKit核只是Chromium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UC浏览器电脑版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还有其他的好处吗?

李云:有的。Google团队在Chromium项目上包括WebKit在内做了大量的创新,可以说只要存在影响网页打开速度的瓶颈,就能看到相应的创新点。象DNS Prefetch、SPDY、QUIC、Prerender、多进程架构、PPAPI、v8 JavaScript引擎等技术内容都是很好的创新例子。加上Chromium是一个开源项目,所以很自然地会想到基于它做二次开发而吸收其优点。也正因如此,国内市场上的双核浏览器都是采用这一同样的开发模式。


CSDN为什么要快速跟进Chromium项目的发展?

李云:如果从用户层面解释的话很直接,因为Chromium每一个大版本的出现都会在性能、软件结构和安全上做优化,且会修复一些严重影响稳定性的缺陷。快速跟进意味着能让用户尽早享用到这些益处。

从技术层面解释的话有不少好处,在此列举四点。第一点是与软件的开发效率有关。由于Chromium项目的规模非常庞大,不断提升开发效率是该项目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正因如此,Chromium团队一直致力于改善项目的编译效率问题。比如,在UC浏览器1.0采用Chromium M32(注:M是指Milestone的首字母,后面的数字指的是大版本号)内核的时代,那时我们只能用Visual Studio 2010进行编译,当我们升级到了Chromium M35之后进入UC浏览器2.0时代时,我们采用ninja这一更高效的工具完成编译。还有,现在我们全是采用gyp来实现跨平台的工程源文件管理,按Chromium团队的规划,今年年底会用更为高效的gn取代它,这样生成编译所需的工程文件的效率就更高,如果我们不能快速跟进就没有办法获得这些好处。

第二点关乎解决软件缺陷的效率。我们发现缺陷以后除了自己修复外,还会向Chromium社区报告bug,可以通过与开源社区协作的形式快速解决问题。如果内核版本不跟进的话,Chromium社区不会对老版本中的bug加以理睬,这就不能借助开源社区的力量。当然,这一好处也隐含了我们团队可以通过快速跟进而反哺开源社区。我们团队所修复的一些缺陷会通过告知解决方案或直接upstream的形式提交给Chromium开源社区。这不仅帮助社区解决了问题,更方便了我们下次内核升级,因为如果不将这些代码提交到Chromium的代码库,下次升级时合并代码就可能出现冲突点。

第三点有助于持续优化代码质量。Chromium项目的每个版本变更量都较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变量就是代码结构与质量在不断地改善。如果我们的设计是基于Chromium的老版本的话,当Chromium在新版本中优化过后,升级到新版本就不得不调整原始设计以适应新的技术方案。这使得团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技术债”高筑。

第四点好处在于,通过快速跟进有助于帮助网站的建议者在他们的网站中尽早运用上新的技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帮助推进新技术的普及。

CSDN之前有过一些技术弯路吗?你们是怎么克服的?

李云:最大的一个弯路在于忽视Chromium的软件架构。结果使得各工程师在修改代码和增加文件时很混乱,程序的可维护性很差。这一痛苦经历让团队深刻地认识到维护清晰的软件架构是多么重要。目前整个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都非常重视这一点,日常工作中对这类问题的敏感度很高。

另一个弯路在于我们的做事方法上。在进行软件功能开发时,工程师以前很容易一拿到需求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立马上手开干,以至于做了不少“重新发明轮子”的事。而后来我们发现,所需实现功能依赖的不少基础模块Chromium项目中已有,于是我们在UC浏览器1.0的开发过程中不断地将“自己发明的轮”子给去除,用Chromium项目中现成的取而代之。我们现在养成的习惯是先看一看Chromium中是否存在可复用的部分,之后再干。这种做事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慢了,因为要花时间去学习和研究,但长远看来利大于弊,除了通过该方法能不断加深对Chromium项目的熟悉外,这一方法还有助于内核的快速升级。

我想分享的一个弯路是软件设计的解耦方法。我们以前所采用的解耦方法一是很难规范化,二是很难与Chromium的新内核进行合并。现在的解耦方法除了规范化很简单外,使得在合并过程中对于各冲突点总是存在一个“明亮的灯塔”,让合并工作更加明了。实际上,我们所采用的解耦方法很简单,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是“无论在Chromium之上是增加、调整或去除功能,我们在代码层面总是做加法”。这句话不好理解,但我也只能透露到这个层面。

CSDN要求高多少给人感觉有些空洞,能具体一点吗?

李云:高要求是多方位的,或许不能在此一一列举。对于软件产品的开发来说,只要谈“简单”的两点就可以看出团队的水准。第一,我们团队所编写的代码与Chromium开源项目的风格完全一致。第二,我们团队所实现的每一个软件模块和增加的每一个文件完全符合Chromium的架构与分层模型,彻底杜绝了模块混乱问题。业内能做到这两点的开发团队除了我们无他。我说这话还是很有底气的,因为做浏览器产品的在业内也就那些人,通过多方渠道可以完全掌握同行信息。有些团队的代码质量甚至已经差到将开发工程师逼走的境况。

浏览器是一个复杂度非常高的产品,如果仅仅停留在打磨外表与功能,却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里子”的话,产品质量的高水准是不具可持续性的。这种不可持续性将消耗团队大量的精力,使得团队没能在优化和完善功能这二条路上走得更富质效。

CSDNUC目前主打多屏战略,那UC浏览器电脑版升级至2.0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李云:既然是战略那就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不会是一个版本的升级就完全实现了战略目标。表面上看,2.0与1.0在界面上没有大变(但细心的用户还是能看出有些效果差异的),但这个版本是为后面版本做技术储备。

技术储备体现在两大块。一是,我们通过这次大版本的升级更加充分地验证了在技术方面所采用的解耦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为我们将来持续跟进Chromium的发展做准备。这样做的好处前面已谈及。二是,我们通过Aura化后,可以做出更炫效果的产品,同样为将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做准备。不论是怎样的战略,总是要有一定的用户量才更价值。

我认为战略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的,持续地打造更高水准的工程师队伍才能让公司战略真正立得住,否则只能是口号。

生活不易,码农辛苦
如果您觉得本网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可以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捐赠
程序员人生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关闭
程序员人生